《現象學導論》是美國哲學家羅伯特•索科拉夫斯基創作的哲學著作,由張建華、高秉江翻譯,上海文化出版社於2021年3月出版(原詞條標注為2017年)。該書屬後浪出品方系列,平裝本共312頁,ISBN為9787553521428,定價49.80元。全書圍繞現象學基本概念展開,通過知覺、意象結構、時間性等案例分析,探討意識活動與經驗的關系。內容涵蓋意向性、本質直觀等核心命題,目錄包含導言、意向性專題及現象學方法論等章節,附錄梳理現象學發展脈絡。該書被《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列為現象學經典導論,與施皮格伯格《現象學運動》、莫蘭《現象學導論》並稱英語世界三大現象學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清晰生動的文風和大量的例證,呈現了現象學領域的主要學說。它考察了知覺、圖像、想象、記憶和指涉等現象,並展示了人類思考是如何從經驗中生發出來的。這本書還探討了個人身份同一性在時間中的確立,並討論了哲學的本質。除了對符合論的真理觀提出了一個新闡釋,本書作者還解釋了現象學是如何與現代和後現代的思考形態分別有所區分的。
作者簡介
羅伯特•索科拉夫斯基,祖籍波蘭,在比利時盧汶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天主教大學哲學教授。他是英美世界的著名現象學家。《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的「現象學」和「胡塞爾」條目列舉了他的著作:《現象學導論》(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年)、《胡塞爾構造觀念的形成》(海牙,尼伊霍夫出版社,1970年)、《胡塞爾與現象學傳統》(華盛頓,1988年)。
譯者簡介
張建華,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已經出版的主要譯著包括:《韋斯特法爾:新康德主義哲學》(合譯,2013年)、《無用的共通體》(合譯,2016年)、《論柏拉圖的〈政治家篇〉》(2015年)、《可見者的交錯》(2015年)。
高秉江,武漢大學博士,美國天主教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理事。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教學,主要結合柏拉圖、笛卡爾與康德相關思想研究胡塞爾現象學及宗教現象學。代表作:《胡塞爾與西方主體主義哲學》(2002)、《西方知識論的超越之路》(2012)、《現象學視域下的視覺中心主義》(2013);代表譯著:《存在巨鏈》(2002)、《宗教現象學》(2006)。
•目錄:
鳴謝
導言本書的緣起和目的
第一章什麼是意向性?它為什麼重要?1
第二章意識經驗的一個范例:對一個立方體的知覺11
第三章現象學中的三個形式結構18
第四章現象學是什麼:一個初步陳述41
第五章知覺、記憶和想象69
第六章語詞、圖像和象征82
第七章范疇意向和范疇對象95
第八章自我的現象學123
第九章時間性144
第十章生活世界與主體間性162
第十一章理性、真理和明見性174
第十二章本質直觀199
第十三章對現象學的界定209
第十四章當前歷史語境中的現象學223
附錄現象學百年237
選讀書目257
索引265
譯後記294
出版後記297
(網絡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