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你的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是英國心理治療師菲利帕•佩裡撰寫的親子教育著作,2020年由中信出版社引進中國出版。作者基於20年心理治療經驗,聚焦代際教養模式對子女的影響,從人際互動視角探討育兒本質。

全書以「關系」為核心,提出育兒應注重情感聯結而非行為控制。通過分析親子互動中的常見誤區,闡釋父母無意識行為可能造成的心理影響,並提供修復關系的實踐方法。內容涵蓋從孕期到子女成年各階段,涉及情緒接納、溝通技巧及界限設定等主題,結合依附理論與心理治療案例,引導讀者反思自身成長經歷與教養方式的關聯。書中系統梳理家庭關系心理機制,為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養育提供框架,倡導打破代際創傷循環。

內容簡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對孩子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在很多家庭中,這種關系經常出問題,令人痛苦,甚至很難再回歸正常。

這是一個從業20年的資深心理治療師的暢銷兒童心理學巨著,在英國掀起巨大轟動,全英家長熱烈討論,甚至沒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買來,用於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

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簡單一句話:它用育兒理論講透了親子關系,以及圍繞著我們的家庭成員關系,所有人際關系,讓我們更自在地活在關系裡。這是一本關於「關系」的書——我們與孩子的關系,與自身的關系,與過去的關系,與周圍世界的關系。

也許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父母,你的孩子仿佛從不入睡,總是在哭鬧或尖叫,敲打平底鍋,戳插座,喊著要更多的糖,看更多的電視。這些讓你感到疲倦和絕望,很難保持冷靜和理智。你是一位好家長,但還可以變得更好:菲利帕•佩裡的這本暢銷書,將幫你打開育兒的新視野。

與一般的「親子教養書」不同,這本書並沒有把養育孩子當作令人生畏的雜事。孩子不是一堆有待處理的麻煩,也不是一個需要精益求精的項目。育兒是一種關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個體。歸根結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僅會使他們以後成為更優秀的人,而且也會使你自己變得更好。

它的閱讀體驗並不輕松,正如作者所說,書裡的內容會讓你覺得很難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生氣,要犧牲你的自尊來閱讀。因為它會讓你直面自己在陪伴孩子的過程所犯下的種種錯誤。

任何父母都會為了孩子奉獻自己,但美好的願望也許不會帶來理想的結果。父母的心願就是讓孩子幸福快樂,讓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但我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在無心之中傷害了孩子。

這本書會剖析我們在親子教養方面犯下的錯誤,尤其是那些我們從來不想犯的錯,這些錯誤的深層心理根源,以及有了過錯之後我們如何彌補,修復裂痕。

這本書將幫你:

了解自己的成長經歷如何影響了你的親子教養方式。

看清親子關系是如何變質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

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結,學會用心傾聽,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

打破惡性循環,及時補救與修復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過的苦復制到孩子身上。

學會處理自己與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在和諧的關系中成長。

學習如何與嬰兒、兒童、青少年和長大成人的孩子相處,讓親子關系變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這本書充滿了睿智和明智的建議,是每個父母都想讀的書,也是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擁有的書。

作者簡介

擔任心理治療師二十年,也是《紅》雜志的答問專欄作家,自由寫作者,電視與廣播節目的主持人。

她參與制作了幾部紀錄片,包括為BBC Radio 4制作的《兒童說謊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Children Who Lie)、《情感時代》(The Age of Emotion)、《屈辱》(Humiliation),以及為BBC 4制作的《性與謊言》(Sex,Lies&Love Bites:The Agony Aunt Story)、《如何成為超現實主義者》(How To Be A Surrealist With Philippa Perry),另外著有《心理治療圖解》(Couch Fiction:A Graphic Tale of Psychotherapy)、《如何維持情緒健康》(How to Stay Sane),現與身為藝術家的丈夫葛瑞森•派瑞(Grayson Perry)一起住在倫敦,育有一名已經成年的女兒弗洛(Fl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