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內容網絡輿情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微內容網絡輿情傳播研究》以互聯網時代的虛擬社會輿情傳播為研究背景,研究並論述了微內容傳播網絡及傳播行為的復雜性,對傳播網絡的動態演化、擾動與免疫等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提出了虛擬社會微內容傳播管理的相關對策建議,並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作者簡介:

柳軍,副教授,博士,江西農業大學信息中心副主任,江西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教育信息化。

目錄:

第1章導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義

1.2研究進展與前沿熱點

1.2.1微內容內涵與特性的相關研究

1.2.2社會網絡的相關研究

1.2.3兩種典型社會網絡的研究

1.2.4復雜網絡的研究概述

1.2.5復雜網絡傳播的相關研究

1.2.6互聯網輿情傳播與信息挖掘

1.2.7研究現狀述評

1.3相關概念及研究對象界定

1.3.1相關概念

1.3.2研究對象界定

1.4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內容

1.4.1研究思路與方法

1.4.2主要研究內容

1.5本章小結

第2章網絡傳播環境分析

2.1網絡傳播環境的形成

2.2網絡傳播環境中的主體

2.2.1網絡傳播中的網民類型

2.2.2網絡傳播中的個體心理

2.2.3網絡傳播中的群體極化現象

2.3網絡傳播環境中的媒介

2.3.1網絡傳播媒介的空間開放性

2.3.2網絡傳播媒介的時間碎片化

2.3.3網絡傳播中的異質節點:意見領袖

2.4網絡傳播中的用戶生成內容

2.4.1網絡傳播內容的特點

2.4.2網絡微內容的產生

2.4.3網絡微內容的關注行為

2.5本章小結

第3章微內容網絡傳播特性的理論分析

3.1微內容的傳播形態與信息特征

3.1.1Web2.0催生微內容的傳播

3.1.2微內容的典型傳播形態

3.1.3微內容的信息特征

3.2微內容傳播網絡的社會化特性

3.2.1微內容傳播促成虛擬社會

3.2.2虛擬社會中的信息傳播

3.2.3微內容網絡傳播的社會影響

3.3微內容網絡傳播行為分析

3.3.1傳播行為的時間統計特性

3.3.2傳播過程中的選擇行為

3.4微內容的傳播特性與傳播機制分析

3.4.1微內容的傳播特性

3.4.2微內容在網絡傳播中的演化

3.4.3存在外部擾動的信息傳播

3.5本章小結

第4章微內容傳播網絡的演化與傳播模型

4.1微內容復雜傳播網絡分析

4.1.1微內容傳播形成復雜的傳播網絡

4.1.2微內容傳播網絡的統計參量及參考模型

4.2微內容傳播網絡的演化

4.2.1存在內生性連接的加速增長傳播網絡演化模型

4.2.2隨機連接和選擇連接並存的傳播網絡演化模型

4.3多種信息並存時的微內容傳播機制

4.3.1多信息並存傳播的病毒傳播參考模型

4.3.2存在觀點接受概率的信息傳播行為

4.3.3多種信息交互感染的信息傳播行為

4.4本章小結

第5章微內容網絡傳播行為的仿真分析

5.1QQ群的信息傳播行為

5.1.1QQ群用戶發言行為的動力學分析

5.1.2QQ群的微內容傳播模型與分析

5.2微博的信息傳播行為

5.2.1微博的網絡傳播特性

5.2.2微博網絡傳播的信息傳播模型

5.2.3微博網絡傳播中的意見領袖

5.3本章小結

第6章微內容網絡傳播的擾動與免疫策略

6.1對微內容網絡傳播的擾動

6.1.1無標度網絡的可擾動性分析

6.1.2網絡傳播的擾動效果分析

6.1.3網絡傳播過程中的擾動時機分析

6.2微內容網絡傳播的免疫策略

6.2.1熟人免疫模型的改進與效果分析

6.2.2加權網絡中的柔性免疫策略

6.2.3無標度網絡的介數最大優先免疫策略

6.2.4SIR模型中的免疫失靈及分析

6.3本章小結

第7章虛擬社會輿情的微內容傳播管理

7.1虛擬社會的形成與輿情傳播

7.1.1虛擬社會的形成

7.1.2虛擬社會的特點

7.1.3虛擬社會的微內容傳播

7.2虛擬社會的輿情傳播管理

7.2.1從現實的角度認識虛擬社會

7.2.2正確認識網絡輿情傳播

7.2.3辨識異常信息,發現意見領袖

7.2.4政府正面引導,媒體客觀參與,公眾理性圍觀

7.2.5把握輿情演變規律,制訂輿情管理策略

7.2.6技術與管理並重,實施網絡輿情管理

7.3本章小結

第8章總結與展望

8.1全書總結與主要創新點

8.2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網絡資料匯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