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算術史

《極簡算術史》[美]保羅•洛克哈特著,王凌雲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內容簡介

懶,竟是數學思維形成的動因?

最會講故事的美國傳奇數學家,帶你發現數學之美,領略數學思維的優雅迷人。

這本書邀請我們通過一個數學老師的眼睛體驗數學之美。書中涉及記數系統的簡略發展歷史,從人們為什麼要計數,數是什麼,再到最原始的石子計數,到不同進制與語言的記數法,從原始部落、埃及、羅馬、中國和日本,到印度和歐洲,加減法是如何在不同的記數法中實現的。之後又延伸至十進制下的加減乘除運算原理,還涉及負數和分數系統,講述為何人們最終選擇了十進制,它背後又怎樣的人類歷史故事,十進制和公制帶來的優勢是什麼?

保羅通過一個個風趣幽默的小故事,為我們展現數字發展背後的數學思維與人們的考量。哪些方法太過於費時費力,我們便會因為「懶」舍棄它,以一種更簡潔、便利的方法取而代之,人類的「懶」,竟然是推動數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因!

編輯推薦

除了很小的孩子,幾乎每個人都會對數字、加減乘除規則了然於胸,但卻未必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數學邏輯。

保羅•洛克哈特這本書,以風趣幽默的故事講述了數與計數的起源和發展。這些內容從不曾出現在課堂裡,是我們數學基礎中缺少的重要部分。真正理解數與算術,才是造就數學大廈的根基。

對於孩子來說,保羅在書中引導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並通過游戲與故事讓孩子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邏輯與數學思維,能夠全面理解數是什麼,加減乘除的規則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它們有自己的不同特性。這對於小學生們學好數學,以及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都非常有意義。

對於數學愛好者來說,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數與算術這個老話題,則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認識。保羅以他的方式重新講述數在人類生活中的發展歷史,講解每一次改變背後的緣起,記數系統新舊交替時所產生的矛盾等,打破我們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勢,提供不一樣的視角。

對於深陷數學噩夢的人來說,保羅風趣幽默的行文、簡潔明了的講解,可以安撫你曾經受到的數學傷痛,在閱讀時候會有很多「WOW」時刻,讓你重新理解所學過的知識,也重新看待數學。

作者簡介

保羅•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一位傑出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數學家。大概14歲時,他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他特別指出,不是由於學校的數學課程)。為專心研究數學,他從大學退學,靠編程和當小學老師為生。199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洛克哈特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學科學研究中心(msri)和布朗大學任職。2000年加入紐約的獨立學校聖安學校,教導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數學課至今。

其著作《一個數學家的嘆息》《度量》都在國內暢銷。《一個數學家的嘆息》得到中國科學院嚴加安院士推薦,榮獲荒野2019年度好書獎。(網絡資料匯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