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研究

《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研究》是官建文等創作的文化教育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7月。

該書從風險社會和現代社會治理視角出發,結合國內外突發公共事件媒體傳播的基本規律和方法、策略,重點分析國內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生成的認知機制和心理機制,並對中國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的方法策略、效果評估體系建構和平台建設等進行探索。

內容簡介

該書既從理論上分析論述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的形成演化,又從實際操作方面介紹輿情應對之方法與輿情信息平台的建構;分析突發公共事件對受眾情緒與認知路徑的影響,不同媒體不同終端輿情傳播作用的異同,探討輿論力量如何形成、如何愈演愈烈,如何利用認知框架影響人們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評判;既介紹國外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的舉措、法規,又從國內上百件典型案例的分析中總結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系統方法與策略,同時還具體介紹了包涵語詞分析、情感傾向分析等技術的輿情監測信息平台如何構建。

作品思想

1、該書作者對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演化規律、輿情生成機制等進行分析,認為突發事件輿情生成發展研究主要有傳播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三種視角。作者將框架理論分析引入對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生成的研究中,認為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生成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對個體認知框架的一種激活。當類似的事件發生時,網民會根據角色的熟悉性,將其帶入人制框架,從而對事件的性質做出判斷並加以傳播。而不同主體網民的議題框架各有不同,並在輿論發展過程中出現明顯分化和差異性。在此過程中,網民的認知框架成為真正左右輿論議題結構演化的決定性因素,而網民的認知框架包括高下立見的對比框架、矛盾對立的歸因框架、憤怒調控的情緒框架和雙向分流的議題框架,他們都影響著輿論的生成和走向。

2、在框架分析基礎上,作者進一步分析網民在突發公共事件輿論形成中的心理作用機制。為此,作者從現實背景與理論背景分析,提出問題、實施研究,再到數據分析和對結論進行討論與解釋,主要采用文獻研究、問卷研究和實驗法三種方法。研究發現,憤怒與焦慮情緒容易導致輿論的發生,造成輿論傳播的傾向性。而不確定性導致壓力以及處於經濟目的的功利性動機也是引發輿論傳播的重要因素。為此,應當按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情緒和認知路徑規律做好新聞報道和信息溝通,最大限度地降低網絡輿情引發的次生災害。

3、作者重點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輿情應對方法與策略、效果評估體系建構和效果評估信息平台建構等進行了探討。這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性,為輿情應對與引導提供了方式方法。在應對方法與策略中,作者認為針對突發公共事件需要堅持統一領導、公平開放、實事求是、擴大共識和群眾中心的基本原則,以分級應對、分類應對、分期應對、分區應對和分角色應對為基本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作者具體分析了、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的基本流程,包括監測預警、研判通報、處置應對、善後修復和總結反思五個標准流程。

4、對輿情應對和效果評估信息平台建設上,作者在回顧和分析輿情監測系統的基礎上,提供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台,通過對境內外新聞網頁、評論、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載體表現出來的網絡輿情進行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和應對評估的系統模型,來實現對突發公共事件輿論環境的監測、及時預警、輿情分析,並提出輿情應對的對策等。

作者簡介

官建文,人民網副總裁,人民網研究院院長,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長期從事新聞編輯、網站管理及新媒體研究。主編2012年、2013年、2014年「移動互聯網藍皮書」。(網絡資料匯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